顯示具有 其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其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如何從紙上取下貼紙式郵票

(現在還有人在集郵嗎?)

近年來美國的郵票幾乎全部轉換成貼紙式郵票,好處是貼郵票的時候不需要 口水 膠水,但是壞處是對於集郵者,這些郵票很難從信封上移除。普通只要一浸水,郵票就會從紙上脫離,但是這種郵票即使浸了水也不會脫落,造成集郵者的困擾。

我在網路上研究了一下,發現有人成功把貼紙式郵票從紙上取下來,而且使用的是還滿簡單的東西,所以我把步驟寫下來供大家參考。以下照片大多是在光線不良的車庫照的,傷眼慎入: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奧斯汀世界的收入與階級

在某一天,我在網路上看到了這篇文章,討論奧斯汀小說世界人們的收入。因為達西先生的一萬磅年收入讓大家都 恨不得馬上撲上去 很驚艷,所以我也想知道當時一年一萬磅到底合現代多少錢。我簡單翻譯一下,讓大家有個概念:

****************

Mr. Darcy 有自己的收入,但不是「薪水」。因為 Mr. Darcy 不受雇於他人,他的收入來自於他的財產 (土地、房產的租賃收入) 和投資。另外珍‧奧斯汀說她寫書的版稅收入是 808 英鎊,大約是今天的八萬美元。.

一年 100 英磅:包括窮牧師、政府的文書處理員、生意做得不錯的生意人。如果一年一百磅要養一個家庭的話,只能顧用一個薪水很少的傭人。這是可以付得起圖書館借書證的最低門檻。

一年 200 英磅: 奧斯汀的父母在 1764 年結婚的時候,教會的薪水只有一年 100 磅,加上一塊 200 英畝的地做為第二個收入。即使四年以後,奧斯汀家的收入變成一年 200 磅,然後增加到 300 磅,但是因為他們家族人口一直在成長,這樣的收入還是很難維持一個能讓外表看起來文雅的家庭。一年 200 磅可以雇用到一個僕人,還有一個薪水較高,做雜事的下人。

 一年 300 英磅:在「理性與感性」裡,Colonel Brandon 說 Edward Ferrars 一年 300 磅的收入能讓 Edward 自己一個人過得很自在,但是不夠他娶妻成家。這個收入能雇用兩個僕人。奧斯汀的兄弟 James 結婚後的收入就是一年 300 磅,但是他認為完全不夠維持一輛馬車和一群哈利犬 (Harrier) 的支出。

 一年 400 英磅: 這個收入幾乎可以讓一個家庭過一個「文雅」的生活,但是還是不太夠。可以雇用一個廚師,一個女傭,也許還有一個侍童 (小聽差、跑腿)。在「諾桑覺寺」裡,Isabella Thorpe 對 James Morland 的這個收入嗤之以鼻。在「曼斯菲爾莊園」裡,Fanny Price 的母親一年的收入正是 400 磅,可是她將這些錢分配得很糟糕。

 一年 500 英磅:這是 「理性與感性」裡的 Mrs. Dashwood 和她的兩個女兒一年的收入,也是奧斯汀和她母親以及姊妹們在父親過世之後的收入。可以雇用三個傭人 (兩個女傭人和一個男傭人)。

一年 700~1000 英磅: 算是可以歸為中上收入了。最重要是可以擁有/養得起一輛馬車。

一年 2000 英磅:仍然需要稍微斤斤計較一下家庭支出,尤其像「傲慢與偏見」裡有五個女兒的嫁妝需要煩惱。

一年 4000 英磅或更多: 一年有這麼多收入的話可以不用再斤斤計較生活上的支出了 (如達西兄妹、賓利兄妹等),可以過著隨心所欲,所謂十八世紀「文雅」的生活 。有能力可以在倫敦擁有一幢房子應付社交季。

一年一萬磅的收入大約是今天的美金一百萬元。不過物價也要考量進去。在那個時候的房地產比現在便宜許多,傭人的薪水也很低,但是那時的食物比現在貴。那時的一萬英磅的購買力可能比現在的一百萬美金強很多。

****************

不要忘了簡愛在 Mr. Rochester 家當家教一年也才三十英鎊! (而且在 Mr. Rochester 家包吃包住...)

然後我在網路上找到十九世紀英國的階級制度:

Emma Woodhouse 的家族應該是屬於第二個階級,屬於鄉紳,這也難怪 Emma 剛開始會看不起屬於第六階級的農夫 Mr. Martin。(不過我還是很想敲一下這小姐的頭...)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香水

幾天前,酪梨壽司的 Plurk 上偶爾討論到的「催情香水」,沒想到意外掀起一陣熱烈的討論。就在她公佈答案以後,網路上那款香水全部缺貨!台灣人購買力還是不能小看啊!

所以不擦香水的我,也好奇研究了一下香水的濃度:

Perfume: 香精
也稱為「Extract」或「Extrait Perfume」,香味分子 (aromatic compounds) 濃度在 15-40% 之間。因為濃度高,所以這種形式的香水最昂貴。香水的前味、中味和後味會隨著時間逐一階段釋出,適合直接擦在皮膚表面或脈搏處,例如手腕內側、耳後和喉嚨。平均香味分子濃度大概在 25% 左右,此形式的香水香味最持久。

Eau de Parfum: 香水
也稱為「Parfum de Toilette」。香味分子濃度在 10-20% 之間。此種形式香水最普遍,也比香精便宜。Eau de Parfum 專注於香水的中味和後味,所以適合噴在頭髮或衣服上 (如果直接噴在纖細的衣物纖維上,如絲綢,可能會留下漬痕) 平均香味分子濃度在 15% 左右。

Eau de Toilette: 淡香水
香味分子濃度在 5-15% 之間。因為濃度較低,所以香味較不持久。原本是用於幫助人們早上起床,讓身體甦醒的香水。有時候淡香水和古龍水的香味分子濃度是一樣的,平均大約在 10%。淡香水專注於香水的前味,所以有清新的感覺,可是香味不太持久。淡香水和古龍水是最受歡迎的香水型式,適合在夏天使用。

Eau de Cologne: 古龍水
有時候古龍水和淡香水是一樣的,是一種淡雅、清新的香味和柑桔油一起混合,在拿破崙時代開始受到歡迎。有時候也稱為「Eau Faiche」。香味分子濃度在 3-8% 之間,平均在 5% 左右。適合在大熱天使用,可是香味不持久。因為不持久,所以人們常常重複噴灑在皮膚上。也因為常常需要重新噴灑,所以份量大。

男性的香水很少以「Eau de Parfume」(香水) 或香精的形式販賣,而女性的香水則很少以古龍水的形式販賣。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總統寫的假條

在美國讀小學、國中、高中,如果學生有哪天不去上課或是會遲到的話,需要由家長或是相關人寫一個紙條告知老師說為什麼這個學生不能來上課或是遲到。有位爸爸為了帶著他十歲的女兒來聽歐巴馬總統的「Town Hall Meeting」﹝里民大會﹞,讓女兒錯過了學期的最後一天。歐巴馬聽到之後,說「你需要我幫你女兒寫張假條嗎?」:

一定很好奇紙條上寫了些什麼吧:

To Kennedy's Teacher - Please excuse Kennedy's absence...she's with me. Barack Obama

而且我發現歐巴馬的字跡很漂亮!我很少看見左撇子的字有這麼漂亮的耶!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搬家


有時候會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墨西哥人在搬家,每次看到都嘆為觀止啊!所有家當全部超載疊在小貨車上,只用細繩子綁住,覺得好危險啊!

不過,到底是我一邊開車一邊照相比較危險呢,還是這部小貨車比較危險?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台灣的團購文化

今天我不小心逛到酪梨壽司的這兩個文章:

辦公室下午茶風景大募集

沒團購過,別說你當過上班族!
(記得看訪客留言,超爆笑)

我才發現原來台灣上班族的團購能力這麼強!幾乎什麼東西,什麼金額的物品都能團購哪!讓我大開眼界!美國沒什麼團購的文化,雖然我在台灣人的公司上班,一個月一次的團購只是訂購洛杉磯一位先生的水餃、餛飩之類的物品啊。是誰說台灣景氣不好的呀~

話說...派克雞排到底是何方神聖,讓這麼多人提起?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2008 美國總統大選


下禮拜十一月四日就是美國總統大選了,這一年來整個電視上、報紙上、網路上討論這個大選討論到快要爛掉,我拿到選票的時候﹝我選擇提早郵寄選票的方法﹞就傻了,怎麼這麼多法案要選擇啊,而且一些候選人都不認識,叫我怎麼勾選呢?我想這個時候應該用銅板決定法,正面投 Yes,反面投 No。

不管怎麼樣,這次如果 Obama 當選,就會成會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歷史是否能改寫,就看下個禮拜了。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美國影集的熟男帥哥們

好啦,我知道現在最火紅的兩位美國影集的帥哥是「Supernature」裡面 Dean 和 Sam,由於他們兩人之間的兄弟情誼﹝爆﹞﹝套 Dana 的話﹞讓他們兩位在網路上大受歡迎。但是我今天要講的不是這兩位,跟這兩位比起來是年紀稍長的三位男星:

Mark Valley
1964 年出生。我第一次看到他是在一齣叫做「Keen Eddie」的影集裡,他飾演一位紐約的警探,為了一件案件被派到倫敦去偵查,之後就留在倫敦辦案。他飾演的角色是那種典型的美國人,做事大而化之,嚼著口香糖,穿著牛仔褲,和英國警探穿著筆挺的西裝,講話文鄒鄒的樣子完全相反,也因為不懂英國的文化和俚語鬧出了很多笑話。然後他又莫名其妙和一位美麗的女房客﹝Sienna Miller﹞合租了一幢公寓,兩人若有似無,一下子好像要談戀愛了,一下子又互相挖苦對方、互踩底線也頗有趣的。當年 Sienna Miller 演這齣影集才二十歲出頭,不過看起來好老成啊。這齣影集很可惜地只播出一季就被取消了。雖然取消了,但是戲迷們都認為電視台做了一個很笨的決定,因為此劇的劇情和對話有趣,怪電視台不懂得做宣傳!可惜地在「Keen Eddie」取消以後,他都只擔任一些影集的客串,偶爾才露個臉。


不過厲害的是,他是西點軍校畢業的!

Simon Baker
1969 年澳洲出生,是我今天要講的三位男星裡最年輕的,不過某些角度他的眼袋好重啊!他演過不少影集,但是我一直到電影「The Devil Wears Prada」才知道他的存在。不過第一眼看到他,就覺得他還滿適合穿西裝的。08 年秋季的電視影集「The Mentalist」他是主角之一,果然就安排他穿三件式西裝,穿起來還頗帥!

Tim Daly
1956 年出生。請大家算算看,1956 年出生,到 2008 年是幾歲?52 歲,52 歲耶!可是看看左邊的照片﹝08 年影集「Private Practice」的宣傳照﹞,看起來像是個 52 歲的男人嗎?

我最近一次看到 Tim Daly 是在 02 年的電影「The Outsider」﹝女主角是 Naomi Watts﹞,那是我無聊上網亂借借來看的。看完之後我照例要上 imdb.com 查一下演員和影片的資料。查了之後嚇了我一大跳,男主角的年紀怎麼怎麼比我想像中還大?可是卻又一點都看不出來。剛剛又查了一下,發現原來我十幾年前的時候就看過他了,他曾演過電視劇「Wings」,演一個小機場的事情。

06 年我到紐約旅行的時候,Tim 正好在 Broadway 演舞台劇「Caine Mutiny Court」。原本想去朝聖一下的,不過因為舞台劇題材較嚴肅,講的是有關軍事法庭的事情,怕太難聽不懂,所以就放棄。

帥哥美女人人愛看,所以電視上如果出現帥哥,我當然是多看兩眼囉!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最近的台灣電影

最近兩三年台灣的電影好像很火紅啊,我在美國看不到台灣電影,所以就得靠 DVD 或者是「網路上救濟」﹝噓﹞。幾個禮拜之前才看了07年的台灣電影「練習曲」,覺得台灣的海岸線好美啊,下次有機會也要環島,但是絕對不是以單車的方式。頂多騎摩托車環島我就覺得很厲害了,不過我認為到最後可能還是以開車環島為主,因為本人騎摩托車還真騎得不太穩 (囧)。現在想看「等待飛魚」、「九降風」、「海角七號」和「囧男孩」,不過我更希望「賽德克巴萊」拍得成!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Christian the Lion

以下內容看了會飆淚,請準備好面紙...

上個禮拜,美國的早晨節目「The Today Show」播出了一段影片。故事是在 1969 年,兩個澳洲年青人到英國去工作,在 Harrods 百貨公司看到有兩隻小獅子在出售。獅子被關在很小的籠子裡,這兩個年青人覺得他們應該幫助這兩個小生命,所以就買下其中一隻小獅子,並把獅子取名為「Christian」,將牠豢養在他們在倫敦 Chelsea 的家,一個高級家具店裡﹝這兩個年青人工作的地方﹞的地下室。




倫敦的 Chelsea 地區在六、七○年代是非常上流的區域﹝現在也還是非常昂貴的地區吧﹞,不少影星住在這個地方。當時 Christian 倍受寵愛,出入坐 Bentley 轎車﹝我也想坐﹞、高級餐廳,幾乎變成 Chelsea 地區的明星了。附近的一個教堂也准許這兩個年青人在教堂的空地上帶著 Christian 活動活動筋骨。

但是一年之後,Christian 從 35 磅長到 185 磅,在 1970 年代,一個禮拜三十英鎊的伙食費已經讓人喘不過氣來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他們認識了在非洲肯亞的一對專門幫助獅子回到大自然的夫婦。他們將 Christian 送到非洲,Christian 也很順利的適應非洲的草原。之後這兩位年青人回到倫敦,而這對夫婦也定期向他們報告 Christian 的行蹤。他們告訴年青人,Christian 已經成為一群獅子的首領。這兩位年青人偶爾也飛到非洲去探望 Christian。

但是在四年之後﹝1974 年﹞有一天,這對夫婦打電話給這兩位澳洲的年青人,告訴他們 Christian 已經失蹤三個月了,最壞的打算是牠已經完全融入野外,認不得牠的人類朋友了。但是這兩個年青人還是立刻決定飛到非洲向 Christian 說再見。在他們兩人的飛機降落前一個晚上,這對夫婦說,Christian 突然又出現了,而且坐在這對夫婦營地的不遠處,好像在等這兩個年青人的出現。

當 Christian 和這兩個年青人剛見面的時候,一開始 Christian 並不確定,但是過了一陣子之後,Christian 確定這兩人就是牠的前室友...



Christian 甚至帶了牠的太太來見他們!

在今天的「The Today Show」上,主持人訪問到當年那兩位澳洲年青人。只是在三十九年之後,兩位都已經是白髮蒼蒼了。



更多照片請按這裡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Orz 新聞之高頻率眨眼

我今天在看新聞的時候,發現了這一則新聞:



喂,這表示我一秒鐘要眨十七下眼睛才會達到那個頻率耶!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選舉過後

台灣選舉過了,大家激情也應該要消退了。我有幾點感想:
  • 實際政績比不過媒體包裝。
  • 台灣人很健忘。
  • 台灣又回到以前一言堂的時代。
  • 我希望四年後我還可以吼出「我是台灣人」。
  • 林青霞,真是敗給妳了,這又不是妳第一次投票,妳在耍什麼○○啊?
  • 熊貓還是不要來台灣的好。讓他們在自己的自然生長環境裡面不是很好嗎?﹝3/25 新增﹞
  • 台灣沒有中立的媒體,而且大家很容易就隨著媒體起鬨。﹝3/25 新增﹞
  • 買票文化到現在還是有的。﹝3/25 新增﹞
  • 我不懂為什麼不領公投票。不領的話不就喪失自己發聲的權利了嗎?﹝3/25 新增﹞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中國出差去‧後記

我有些在中國出差的所見所聞在上一篇忘了寫出來:
  • 上海的腳踏車其實還滿多的,不過汽車也很多。
  • 是不是在中國大家都習慣關窗戶開冷氣的時候,還讓車外空氣從冷氣孔進來?我聞了整整三天的廢氣。
  • 如果有小車禍或擦撞時,兩方就會直接站在街道上理論、或者是討價還價﹝賠償的價錢﹞。然後旁邊就會圍一大堆看熱鬧的人。
  • 大陸的古裝戲佈景、場面都還不錯。類似「解放軍」的戲碼就普普,最難看的是配上標準北京腔的外國電影...「噢、史蒂芬、史蒂芬!」雞皮疙瘩都掉不夠。沒看到日劇,但韓劇倒有幾齣。
  • 電視晚上七點只有新聞可以看。因為十幾台的新聞連播!當時剛好是十七大的召開期間,怎麼播都是十七大的新聞。
  • 仍舊流行幾千人坐在體育館的大型表演晚會,有些觀眾眼神呆滯,不知是不是職業觀眾?最多是又尖又細的女聲唱著傳統歌曲的表演節目,要不就是歌誦「黨」的豐功偉業。也流行邀請外國人上台表演。
  • 因為正值十七大,所以讓我看到了這個音樂 MTV﹝按這裡﹞。 看起來真像是二、三十年前的台灣。﹝黨啊~~~黨啊~~~﹞
  • 無錫街頭晚上有類似小 March 的載客車,但是卻只有三個輪子!聽說這是違法的車子,所以一到白天的時候就都無影無蹤。這種車通稱「碰碰車」。
  • 上海辦公室的同事和我在香港坐車到香港會議中心看展覽的時候,車子經過一個招牌,她問:「什麼是童子軍?」她應該不會認為什麼「軍」的都是要被訓練成拿槍上戰場吧?
  • 香港媒體現在大多親中,除了十七大的新聞之外還是十七大。﹝居然還有「台灣區代表」參加!?﹞
  • 香港人的普通話還是還是有濃濃的口音。
  • 香港的物價並沒有比加州便宜,除了一些吃的以外。

2007年8月3日 星期五

愛丁堡軍樂節

這個月﹝八月﹞在愛丁堡舉行的「愛丁堡軍樂節」﹝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今年特別邀請了台灣的北一女樂儀旗隊,聽說這是第一次是全女生的樂團參加,而且人數最多﹝150人﹞!這裡有個現場及時報導的網站:粉絲大會串。不過當我在 Youtube 上尋找愛丁堡軍樂節的影片的時候,發現了 2006 年表演的瑞士團體「Top Secret Drum Corps」,鼓藝驚人,而且很有娛樂感!

另外有一個來自紐西蘭的軍樂隊也在 2006 年的軍樂節演出,十分逗趣的表演!

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貝克漢的美國夢

貝克漢在美西時間七月二十一日下午六點多在洛杉磯與英國 Chelsea 的足球表演賽,還真是強強滾啊!我第一次在美國的 ESPN 看見轉播足球賽,而且還大肆宣傳。我也很好奇貝克漢在美國的處女秀,所以五點半開始轉播的時候我就打開電視機了。當貝克漢上場的時候,現場記者一窩蜂地圍在他四周圍照相,現場差一點就控制不住,整個球場好像是他一個人的。球賽一直拖到六點十分的時候才開踢,貝克漢則是因為腳踝的傷而一直坐在場邊觀戰。然後鏡頭就一直在場上的比賽和他身上切換,偶而﹝應該說是常常﹞在貝克漢的太太維多利亞和來湊熱鬧的一大堆明星的身上轉來轉去。

我看了上半場的球賽之後,下半場的球賽就交給 DVR 錄了,因為吃飯皇帝大,足球賽還沒有辦法到讓我廢寢忘食的地步。不過整場的焦點都在場外的貝克漢身上,難道場內比賽的選手不會吃味嗎?

隔天我才想到要看我錄的下半場。在比賽結束前大約二十分鐘的時候,貝克漢從長凳上起來暖身小跑步,現場一陣尖叫,根本沒有人在看場上的比賽嘛。好不容易在結束前十二分鐘的時候他終於進場了,在座的觀眾全部站起來,照相機閃光燈此起彼落,大家根本就是追星而來的!貝克漢上場踢了短短的十幾分鐘之後﹝外加一次被截球的「旁空翻」﹞,比賽就結束了。現場記者原本說:「在廣告結束後我們會訪問貝克漢」,結果廣告只進了十幾秒,畫面就突然切到訪問的鏡頭了。旁白的記者笑說,原來貝克漢是不能等進廣告的呀!

我覺得,貝克漢出現在影劇版的機率,會比出現在體育版的機率高。

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iPhone 廣告

iPhone 最近在美國電視頻道上大打廣告,還有好幾個版本。今天我在電視上看見了這個版本的廣告:

其中有一個鏡頭寫著「台灣之光 王建民」喔!看到的時候我還愣了一下,因為每個字都很清楚,鏡頭沒有匆匆帶過!

2007年5月27日 星期日

王建民個人化簽名棒球卡

話說有一天我在台灣的新聞報導上看到,如果想要拿到王建民的簽名的話,也許寫信去索取,比在球場苦等或是在活動上花錢購買簽名用品的機會都大。我就想,對啊,上次我的 Josh Groban 的簽名也是寫信去要到的﹝雖然那是意料之外的事﹞,於是這次我又興起索取簽名的念頭了。

我到網路上去看看有什麼球員卡可以寄去讓王建民簽名的。發現,中意的球員卡還真的不多呀,不是臉只有側面,要不然就是很正經八百的那種正面大頭照,再不然就是在小聯盟時代的球員卡。好不容易在 Amazon 上找到了一張我滿意的球員卡,所以就買下了。然後查清楚球場地址之後,把信封和回郵信封準備好,寫了一張滿滿的卡片,然後就去郵局把信寄了。為了不讓球員卡被折到,我用硬的信封寄去,在信封上還加上了王建民的中文名字,希望他一看就看得到。回郵信封裡面也加硬紙卡,也貼了足夠的郵資,以防郵資不夠被退回。我是三月十七日把信寄出的,大約四天後,我在網上查看寄送狀態,網路顯示信已經寄到洋基球場了。這時我祈禱工作人員要把信送到王建民手上呀,因為當初球隊正在 Tempa 做 Spring Training。

昨天我收到了一封信,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寄件人,上面寫的是 Yankee Stadium。我愣了一下,不對啊,我記得我寄出的信確定被洋基球場收到了,怎麼又退回來給我呢?兩秒鐘後,我才 realize 這是我之前附上的回郵信封!天哪,這表示王建民回信給我了
﹝大心﹞!趕快把信拆開,果然,裡面有球員卡,上面有王建民的簽名!﹝開始跳舞﹞我馬上撥電話回台灣告訴爸媽說,我收到王建民的簽名了!我媽說,啊妳也跟人家在追星喔?嘿,我追星的資歷也有好幾年了﹝Josh Groban 啊﹞!

我在寫給王建民的卡片裡,首先先自我介紹,然後提到的去年我和朋友去紐約的趣事。因為有一晚我們去看音樂劇「美女與野獸」,結果坐在我們後方的爸爸一直在和朋友講電話,想要知道那晚洋基隊比賽的比數。坐在我旁邊的爸爸轉頭問說,投手是誰呀?結果後方的爸爸說,是 Chien-Ming Wang 啊!我才知道原來那晚的主投是王建民。卡片最後,我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希望王建民在簽名之前,可以加上我的名字。我的中文名字筆劃太多了,不好意思讓他寫出來,所以就請他寫我的英文名字就好。所以昨天我拿到球員卡,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有沒有把我的名字寫上。果然有!意思就是說,他有讀我的卡片囉!?
﹝開始尖叫﹞

從這兩次要簽名﹝Josh Groban 和王建民﹞的結果我學到,信要寫得真誠、並且最重要的是,要附回郵信封。你總不能期望人家還在百忙之中抽空回信,然後還要找信封、寫地址、貼郵資吧?我的卡片真是一筆一劃用手寫的,沒有錯字也沒有注音文喔,而且我自認為我寫得很誠懇﹝笑﹞。回郵信封我也花了心思,因為除了裡面我加了硬紙板,並且貼了 extra 的郵資以外,我還用那種撕開信封背面的自黏膠帶,就可以把信封封起來的那種信封,所以王建民就不用找膠水來封起來了!﹝雖然他也可以用舔的把信封黏起來啦,可是我知道信封的膠口味不好吃﹞﹝咦,如果他真的用舔的話,我是不是就有他的 DNA 了?﹞但是,如果台灣的球迷要附回郵信封的話,信封上面可是要貼美國郵票的!所以...這還真是有點難呢!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王建民在時代雜誌

前天去超級市場買東西的時候,在架子上看到了這一期的 Times 雜誌,這一期是「The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World: The Time 100」。我突然想起,台灣報紙不是有報導說,王建民有在裡面嗎?所以我拿起雜誌就先翻翻。果然在第八十頁的地方找到了王建民,所以就把雜誌買回家了。這一百位上榜的人物被歸在五大類: Leaders &
Revolutionaries; Heroes & Pioneers; Scientists & Thinkers; Artists & Entertainers; 還有 Builders & Titans,王建民被歸在 Heroes & Pioneers 這一類。左方是雜誌原文。有一點我要抗議的是...王建民照片只有一張,但是在第八十一頁的人是 George Clooney,他的照片卻從八十一頁延伸到八十頁,總共有二十五張照片!!不公平不公平啦!﹝不過和王建民擠在同一頁的 Tyra Bank 只有一個小小的漫畫人物﹞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Elizabeth I - The Virgin Queen

﹝這一篇是抱怨文,不是觀後感﹞我通常喜歡看古裝劇,尤其是西方的古裝劇。雖然古裝劇通常都是在採光陰陰暗暗的房子裡,但是聽外國人講一些「古文」台詞也滿有趣的,大家都文鄒鄒地繞著舌頭講話。這次我租了一部叫「Elizabeth I - The Virgin Queen」的迷你影集,是英國拍給公共電視播放的影集,敘述伊麗莎白一世當上皇后的過程以及之後她所面對的難題。雖然我之前已經看過 Cate Blanchett 所演的「Elizabeth」,但是我喜歡看看其他的版本,互相比較一下之間的差異。兩部戲演 Elizabeth 的演員都膚色慘白﹝也許是妝的關係﹞,髮線都很高,當梳著髮髻的時候前額都快禿了。但是這齣「Elizabeth I - The Virgin Queen」迷你影集的 Sir Robert Dudley﹝Elizabeth 的愛人,Tom Hardy 飾演﹞居然有著一副英國人特有的短下巴和參差不齊的牙齒!當下我看了真是一整個囧 !害我失去了看下去的動力...因為當這個 Robert Dudley 一出現的時候,我拼命在心裡想:「去整牙吧...去整牙吧!」 我不是對任何演員有偏見,但是一個人在家看電影的時候,還是得要帥哥來演才看得下去啊!所以馬上就把影集打包好送回了!

2007年2月19日 星期一

你的 blog 是男是女?

在網路上看到又一個小玩意,叫做「博客男女」,可以測出你的 blog 是男性還是女性。我的 blog 測出來是:

聽音樂的貓
50.0%男性倾向,50.0%女性倾向


评点:文章风格清新,理性与感性兼备,简隽练达,有自然率真之美。
yodao | 博客男女

玩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