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電影與電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電影與電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觀後感:「Emma」

「Emma」這個故事在奧斯汀的小說當中算是很輕鬆的小品,女主角也是在奧斯汀作品當中最有財有勢的。因為閒在家裏沒事做,又不用煩惱生活中的雜事,所以就當起紅娘亂亂牽紅線了。

1996 年電影版:

我最先看的是 Gwyneth Paltrow 和 Jeremy Northam 在 96 年演的電影版本,所以我所有有關 Emma 的印象大都是來自這部電影。可是因為是電影,所以只有兩個小時,不少細節比較沒有辦法交代清楚。我並沒有很喜歡 Gwyneth 的 Emma,因為我覺得美國人用英國口音演戲怎麼看怎麼彆扭。而且 Gwyneth 的頭髮抓得太緊,頭皮都露出來了,尤其是她被 Mr. Knightley 斥責的時候,開始要哭的時候,整個眉頭皺在一起讓我覺得好痛的樣子! (我怎麼都注意到這些無聊小事)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影集:「Lost in Austen」

如果我看到電影片名裡面,或者影片簡介裡面如果有「Jane Austen」這個作者的名字的話,我一定是會租來看的!所以我一看影片標題我想都沒想就租了。

** 有雷!我警告過了! **

故事是一個沉迷於「傲慢與偏見」故事以及 95 年影集版本的女孩子 Amanda,對於現實生活中的週遭粗魯無理的環境很失望 (男朋友只會喝啤酒看足球,而且還打酒嗝拿著啤酒拉環求婚),而嚮往書中彬彬有禮的社會,以及 Mr. Darcy。某一天她在家裡又開始重讀「傲慢與偏見」,突然聽見浴室裡有聲音。打開浴室的燈,發現是 Elizabeth Bennett 站在她家浴缸裡!Elizabeth 說她是從蓮蓬頭後面的一扇門進來的,Amanda 很好奇,進了那扇門,卻不小心被關在門外。就這樣,她進入了 Bennett 的家,也進入了書裡的世界。Amanda 知道她不該出現在書中,拼命想把故事導回原本的故事線,但是事情卻不如她的意,整個大暴走!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Sherlock」人物網站及 Twitter

續上次寫的 BBC 影集「Sherlock」...

沒錯,我中毒了!因為好久沒有看到這種快節奏的辦案影集,而且又是從小到大耳熟能詳的人物角色!雖然我一本福爾摩斯都沒看,但是還是有一種親切感啊!這次 BBC 把 Sherlock Holmes 和 Dr. John Watson兩人的對話寫得超有趣!讓不是腐女的我也在螢幕前灑小花轉圈圈吹泡泡 讓我意猶未盡把目前僅有的三集一直重播 (BBC 你到底有沒有開始在計畫第二季!)

而且這次 BBC 還讓影集裡面的人物有自己的網站,尤其是 Sherlock 和 John 兩人會在 Blog 上對話,而且第一季的第三集還有提到 John 的「A Study in Pink」文章哩!

Sherlock 的 Blog:The Science of Deduction
Molly (暗戀 Sherlock 的女法醫) 的 Blog:Molly Hooper
Connie Price (第一季第三集的被害人) 的網站:Connie Price

可是呢,BBC 不只讓劇中人物有 Blog,還有 Twitter!
Anderson (常被 Sherlock 虧的男法醫)
Sarah Sawyer (John Watson 的女朋友)

雖然大家的 Blog 目前都暫停更新,但是 Twitter 都有在活動喔!看起來 Sherlock 九月初跑去巴黎辦案...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BBC 影集「Sherlock」

我注意到片頭的倫敦是用移軸鏡的方法照出小人國的特效!(抓錯重點了嗎)

老實說,我沒有看過福爾摩斯的書,也沒看過電影,因為我比較喜歡亞森羅蘋 (提醒我要去借亞森羅蘋的電影來看)。我只知道福爾摩斯這個人很會辦案,有個助手叫華生醫師,除此之外我對福爾摩斯一無所知。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電影: Mon Meilleur Ami

有時候覺得美國好萊塢電影演來演去就是那幾套公式,所以我還滿喜歡借一些外國電影來看看。除了英國的古裝影集以外,前一陣子還看了不少法國電影,發現一些法國小品甚至喜劇都還滿幽默的啊!不過我覺得有時候在台灣反而可以更快看到一些歐洲電影,在美國看到最新歐洲電影反而比較困難!

兩個禮拜前租了一部法國巨星﹝算巨星吧?﹞Daniel Auteuil 的電影,叫做「Mon Meilleur Ami」﹝我最好的朋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我幾乎把這個法國男明星的古裝片看完了,所以就開始租他的時裝劇。發現他也有搞笑的一面啊~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Elizabeth I - 電影版 vs. 電視版


好吧,我承認我比較喜歡看西洋古裝劇。英文的也好,法文的也好,只要是古裝的我幾乎都會租回來看。這次租了電影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和 HBO 的 TV Movie 「Elizabeth I」,兩者剛好都是演伊麗莎白一世已經鞏固了她英國女王地位的那段時期,所以就來比較一下。

我先看的是 HBO 的「Elizabeth I」,當初會借這片子完全是衝著 Jeremy Irons 來的,因為我覺得他的古裝大戲好少啊!他飾演 Robert Dudley, Earl of Leicester,和 Elizabeth I 有著曖昧關係的伯爵。我之前完全沒看過 Helen Mirren 的戲,看完之後,覺得,她真是 Elizabeth I 的化身!要威嚴有威嚴,和 Earl of Leicester 一起的時候又像個小女孩一樣。除了 Earl of Leicester 以外,另一位和伊麗莎白關係密切的 Robert Devereux, 2nd Earl of Essex,是由小帥哥 Hugh Dancy 飾演的,我完全沒有想到他會在這齣戲裡出現,不過他和 Helen Mirren 對戲起來倒像是祖孫兩人,而不是兩個愛人 Orz,因為 Hugh Dancy 太過娃娃臉了。

兩齣劇都有提到英國內閣建議伊麗莎白要找個丈夫的戲碼,不過在 HBO 的版本裡著墨較多。其中一位丈夫的人選是法國的 Duke of Anjou。在 Wikipedia 上查了一下 Duke of Anjou 的資料,發現其實他本人還滿帥的!當初雖然他只有二十六歲,而伊麗莎白一世卻有四十七歲﹝都可以當他的媽了﹞,但是因為伊麗莎白其實才華洋溢,又有幽默感,而且精通多國語言,所以他們兩人其實互相吸引。只是 Duke of Anjou 的媽媽 (Catherine de' Medici) 太強勢,英國人對她沒有好感,而且兩人宗教不同,所以英國民眾很反對他們兩人的來往。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裡的男主角反而不是 Earl of Leicester,而是 Sir Walter Raleigh,是一位航海家。在 wikipedia 上查了資料後確實有這個人,雖然也是跟伊麗莎白一世關係很親近的人,但是這齣片子裡完全沒有提到 Robert Dudley 是讓我覺得比較奇怪的地方。
Samantha Morton 飾演 Mary, Queen of Scots,整個人像吹氣球一樣腫了起來了,十年前她飾演 Jane Eyre 的時候多清秀啊!不知道是為了戲而吃胖的﹝因為在 HBO 的 TV Movie 裡有提到 Queen of Scots 是個胖胖的女人﹞。不過我覺得,Cate Blanchett 這齣戲的伊麗莎白一世和 Helen Mirren 的比起來,差了一點。Helen Mirren 薑還是老的辣,情緒起伏拿捏得很好,也因此拿下了 2006 的艾美獎。我想劇本佔了很大的原因,因為兩個小時的電影還是沒有辦法把所有的事情交代得很仔細。

我發現幾個和伊麗莎白一世有關的男人下場都是被砍頭耶,Robert Devereux, 2nd Earl of Essex 和 Sir Walter Raleigh 都是被下令砍頭的。HBO 的砍頭場面超真實的啦,斧頭砍下去的時候鏡頭都沒有移開到劊子手的身上,反而是專注於在被砍的人的身上,讓我大受驚嚇!﹝砍 Queen of Scots 的時候還砍兩次、砍 2nd Earl of Essex 的時候還是大特寫!﹞T_T 嗚...HBO 你要負責陪我去收驚!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影片:North & South ﹝北與南﹞

幾個禮拜前在寫「簡愛」的時候,不小心看了另外一齣 BBC 的古裝大戲,叫做「North & South」﹝北與南﹞,看完之後讓我大為分心,所以當時「簡愛」的觀後感也拖了許久。這齣 North & South 雖然是 2004 年的戲﹝不是1985年的美國的電視劇喔,那齣也叫做 North & South,是講南北戰爭時代的故事﹞,但是奇怪的是我居然沒有在美國的公共電視上看到。美國的公共電視和英國的 BBC 好像是麻吉呀,如果 BBC 出了什麼 TV movie,美國公共電視就會播。大概是我最近比較少看美國公共電視的原因吧。

2007年5月13日 星期日

簡愛 Jane Eyre

其實當初寫 Josh 演唱會的觀後感的時候,會拖這麼久是有原因的,因為我拼命地在「嗑」不同版本的「簡愛」﹝Jane Eyre﹞影集或是電影。之前有一天突然想想複習一下我很久以前在電視﹝美國 A&E 電視台﹞上看過的簡愛,因為我很喜歡它的配樂。很簡單的旋律,但是很琅琅上口,所以我就上網把它租回家看了。那是 1996 年版的「Jane Eyre」,由 William Hurt 和 Charlotte Gainsbourg 主演,這也就成為我看過的第一個版本的 Jane Eyre。後來由朋友的 blog 得知 BBC 拍攝了新版的 Jane Eyre,就在等待 DVD 在美國發行之前,我去把之前幾個版本的 Jane Eyre 先租回來看看,比較比較其中的不同。聽說 1941 年版的非常經典,由 Orson Welles 和 Joan Fontaine 主演,但是這麼古老﹝又是黑白﹞的版本我實在沒有想要租來看的動力,所以只好跳過。以下是我的感想:

1973 年版 - 由 Michael Jayston 和 Sorcha Cusack 主演

1973 年版

這個版本其實我並沒有很注意地看,因為這是我看過第三個版本的 Jane Eyre。我覺得 Sorcha Cusack 長得是很平凡,但是怎麼看我都沒有辦法去想像她是演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女。Michael Jayston 表現得中規中矩,我覺得這個 Mr. Rochester 的個性並沒有非常得明顯,只是覺得,其實他講話的聲音頗好聽。不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個版本的 Mr. Rochester 真的在戲裡高歌一曲,歌喉很不錯!
- 這個網站可以下載 Mr. Rochester 歌唱的片段

1983年版 - 由 Timothy Dalton 和 Zelah Clarke 主演

1983 年版

這是 BBC 拍的迷你影集。沒錯,這個版本的 Mr. Rochester 就是演 007 的 Timothy Dalton﹝為了他我還特別去租了他演的兩集 007,但是 007不是我喜歡看的片子﹞!這個 Mr. Rochester 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我心想,天哪,這個 Mr. Rochester 太帥了吧?﹝甚至可以用性感來形容﹞難怪 Jane 會愛上他!當 Mr. Rochester 和 Jane 坐在火爐前聊天的時候,我一直看著 Timothy Dalton 的嘴巴,因為他講話的時候那種似笑非笑的神情實在很絕,而且他講話的聲調我覺得他應該是去演莎士比亞舞台劇的演員﹝事後我做研究,他果然是正統的 Shakespearean actor﹞。也就是因為這樣,我覺得這個版本看起來就像在看一齣舞台劇,而不是電影/電視劇。雖然劇本和台詞很忠於原著,但是聽起來就是有點怪怪的﹝有人怪說雖然書上人物的對話是這樣,但是實際上沒有人這樣講話的﹞。Zelah Clarke 的 Jane Eyre 我不是很喜歡,因為我覺得她看起來反而比男主角的年紀還要大。而且她從頭到尾都是一號表情,就是沒有表情,讓我有點 Orz。BBC 對這個版本的拍攝手法頗為奇怪,在拍室內場景的時候是用類似 video camera 拍攝的,但是在拍室外場景的時候卻是用拍電影的手法去拍攝,所以看起來非常奇怪﹝其實1973年版的拍攝手法也是這樣﹞。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整齣戲看起來非常 distracting。不過這個 Jane 在離開Mr. Rochester 的時候,是我看過最「悲慘」的版本。被馬車載到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下車之後行李忘在馬車上,身上一毛錢都沒有,在麵包店前看著麵包吞口水,然後披頭散髮地走到 St. John 的門口還下大雨,被 St. John 的傭人趕出門﹝幸好 St. John 及時趕回﹞。
- Jane 向 Mr. Rochester 告假的時候
- Mr. Rochester 假扮成吉普賽女人,向 Jane 預告她的未來。Timonthy Dalton 真的捏細嗓子假扮吉普賽女人喔。

1996年版 - 由 William Hurt 和 Charlotte Gainsbourg 主演

1996 年版

這是我看過第一個版本的 Jane Eyre,就是之前我說過我喜歡那配樂的版本。這個版本雖然是電視版,約只有兩個小時左右,但是對 Jane 小時候的敘述卻是不少。我前幾天才發現,演 Jane 小時候的演員是 X-men 裡面的 Rougue!小 Jane 的個性很強,當好朋友 Helen Burns 的頭髮被Mr. Brocklehurst剪掉的時候,小 Jane 也自告奮勇地願意把頭髮一起剪掉。女主角 Charlotte Gainsbourg 似乎來頭不小﹝爸爸是法國有名的歌手 Serge Gainsbourg,媽媽是走紅法國的英國歌星 Jane Birkin﹞,可惜我對她認識不多。不過她的扮相滿符合我心目中的 Jane Eyre,有著 Jane 平凡的外表,但我總是注意她的下巴﹝因為有點突出﹞。因為她英法雙聲帶,所以她的英文有著淡淡的口音,在戲裡也和小 Adele 有不少法文的對話。William Hurt 的 Mr. Rochester 卻像是個溫柔的伯伯,第一次和 Jane 相遇,他策馬經過 Jane,回頭看了兩眼之後就摔馬了。摔下馬之後,一點抱怨都沒有,默默地爬起來之後,好聲好氣地要 Jane 把馬牽來。在臥房火災的時候,Jane 一把抓下插在花瓶的玫瑰花,用花瓶裡的水潑了他滿滿一臉,他也只是自言自語地說:「Is there a flood?」在 Jane 告假的那一段時間,還跟小 Adele 看著 Jane 所畫的畫像一起發呆﹝我喜歡這一版的 Adele,好可愛!﹞。從頭到尾只有在教堂的時候吼了兩句。其實我頗喜歡這一版在火災之後兩人的對話,不很煽情,但卻也表現出 Mr. Rochester 對 Jane 的關心。當Mr. Rochester翻過 Jane 的手掌的時候,Jane 的手掌流血了,Mr. Rochester 掏出他的手帕覆在 Jane 的傷口上﹝十九世紀的男性都隨身攜帶手帕?﹞。不過我不喜歡這個版本把 Jane 和 St. John 的那一部分作的更改,因為它把劇情設定成 Jane 很早就知道 St. John 這個人。
- 火災場景
- 舞會場景﹝有中文字幕!﹞
- 求婚場景
- 教堂結婚場景
- 最後 Jane 回到 Mr. Rochester 身邊

1997年版 - 由 Ciaran Hinds 和 Samantha Morton 主演

1997 年版

這個 Mr. Rochester 留著小鬍子,雖然不帥,年紀也不輕,但是頗符合我心目中 Mr. Rochester 的年紀和形象;但是這個 Jane 就太漂亮了。不過兩人配起來的年紀也比較符合書裡所描述的 Mr. Rochester 和 Jane。不過呢,這個版本的 Mr. Rochester 一出場就讓我一整個傻眼。他摔下馬之後,破口大罵「Blast!」,當他爬起來之後嘴巴裡還在碎碎唸,完全就像一個難搞的老頭子。我當時心裡就想,Jane 的眼睛難道是被____糊到了嗎﹝請自行填空﹞,要不然怎麼會愛上這個人?雖然他是整個人摔到河裡,全身都濕了,而且他是這幾個摔得最慘的 Mr. Rochester。不過到最後Jane 回來探望瞎了眼又毀容的 Mr. Rochester,而 Mr. Rochester 整個人哭得跟小孩子一樣,我才「稍稍地原諒」了他。這個 Mr. Rochester 是我看過講最多法文的,但是他太會吼了。連 Jane 要離開的時候都大發脾氣,把 Jane 的行李用力地從樓上丟到樓下,然後拉著 Jane 到當初告白的樹下兩人就「吵」起來了。在房間失火的那一片段,當 Mr. Rochester回到房間謝謝 Jane 的救命之恩的時候,他握住Jane 的手,但是Jane卻像是著了火般地從椅子上彈起來衝回房間,讓我看了有點好笑。基本上我不是很喜歡這個版本,因為我覺得這個 Jane 演起來不大自然。可是!Ciaran Hinds 在 1995 年的「Persuasion」裡,演 Caption Wentworth 的扮相就可以很性格的啊!﹝這裡有影片可以證明﹞為什麼扮 Mr. Rochester 的時候就有點像色杯杯﹝伯伯﹞呢?
- Jane 和 Mr. Rochester 第一次坐下來對話。
- 求婚場景﹝這一段被網路上冠上「最差勁的吻」﹞
- Jane 請假完回到 Thornfield,Mr. Rochester 碎碎唸,說連管家、Pilot﹝他的狗﹞都有信,他怎麼什麼信都沒收到。
- 當 Jane 要離開 Mr. Rochester 的時候,兩個人的爭執 - 不過我覺得 Mr. Rochester 說得有理,他說他為了 Jane,已經做好了犯下重婚罪的準備,因為他知道「結婚」對 Jane 來說是很重要的。

2006年版 - 由 Toby Stephens 和 Ruth Wilson 主演

2006 年版

雖然這版本有四個小時長,但是 Jane 的童年卻用不到三十分鐘帶過。Mr. Brocklehurst 腦滿腸肥﹝對不起這位演員﹞,看起來不怎麼嚴厲,倒比較像商人。小Jane 的朋友 Helen 戲份超少,連 Miss Temple 都沒了。這個版本的Jane 是我看過最高大的,不怎麼符合書裡 Jane 的描述「Plain, obscure and little」,但外型到也符合書裡「平凡」的描述。這個 Jane 嘴巴扁扁的頗大,在臉硬生生地上劃了兩道有菱有角的眉毛。剛看到她的時候覺得其實她並不漂亮,但是在某些角度和場景她卻看起來頗順眼,在穿上結婚禮服那一個場景甚至可以用「漂亮」來形容。我到覺得她的長相滿現代的,並不是很適合古裝的扮相。Toby Stephens 的 Mr. Rochester也太性格了吧,在那一場摔馬的相遇之後,他再度翻身上馬時,他戴上帽子,還把帽子的角度「喬」半天,make sure 那是最帥的角度。那個時候我覺得,那個角度看起來好像 Hugh Jackman 的 Van Helsing 啊!這位 Mr. Rochester 不笑的時候夠性格也夠憂鬱﹝還是陰沉?﹞,微笑還好,倒是他露齒笑起來的時候反而讓我覺得有點奇怪。並不是不好看,就是有點怪。我想了很久,終於知道為什麼了。因為他笑起來的時候,牙齦露出比較多,所以看起來有點奇怪。雖然 Jane 太高,Mr. Rochester 不夠高﹝雖然他也已經有 180cm 了﹞,在開拍前還有人批評 Mr. Rochester 的眉毛不夠粗﹝真是夠了﹞,但是兩個演員配起來還滿自然的。最少 Jane 演起來非常自然,雖然Ruth她的演出經驗不多,但該哭的地方眼淚流得唏哩嘩啦的。Mr. Rochester 的神情就是一整個可憐﹝可令人愛憐﹞,讓人忍不住想去摸摸他的頭說「乖」。不過在Jane 告假那一些日子,Blanche Ingram 還在Thornfield 的時候,一天晚上他倚在書房的火爐前抽雪茄,Blanche 進書房問他怎麼了,他歪著頭反問:「What do you really want, Blanche?」吼,那神情真是夠帥、夠老成,足夠把清純的 Jane 一口吃掉﹝其實他年紀大 Jane 將近二十歲,也夠老的了﹞。這一版刪掉一些我最喜歡的台詞,真是讓我扼腕,但是瑕不掩瑜,我覺得這一版本已算是拍得非常出色。不過其中有一段我覺得有點突兀,在 Jane 離開 Mr. Rochester 的前一晚,Jane 躺在床上,聽著 Mr. Rochester 的告白,兩個人親了又親,真是讓人臉紅心跳﹝雖然兩人都穿著衣服﹞。就像這位版主講的:「…他們的嘴巴幾乎沒有分開過,內心浮出了一個想法,『嘴巴說不要 (Jane一直說要離開),身體倒是挺老實的』。我一邊看到呆掉,一邊取笑 Toby (哈哈,都結婚了還可以這樣親,真是...)。」看到這裡我真是笑翻了!﹝不過在求婚的那一場戲裡的吻實在是不怎麼樣。有一個 review 批評說,什麼年代了還在用這種業餘的 fake kiss?﹞我覺得依照書裡 Jane 的個性,是不太可能和 Mr. Rochester 這樣躺在床上兩人獨處的。﹝因為在進城 shopping 的馬車裡,Mr. Rochester 要握 Jane 的手的時候,都被 Jane 甩掉了﹞而且其他版本的 Mrs. Rochester 在閣樓裡都披頭散髮,而這一版卻長得很漂亮我猛一看還以為是一位東方人!
- Jane 和 Mr. Rochester 兩人躺在床上親了又親的場面。前三十秒是靜態照片,之後才是影片。
- 前半段影片是Jane 看過真正的 Mrs. Rochester 後,衝下樓回到房間,把 Mr. Rochester 擋在房門口的片段。雖然我喜歡這一段,但是被剪掉卻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初 Mr. Rochester 應該是回到閣樓的房間陪 Mrs. Rochester。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英國節目的片段,主持人說 Jane Eyre 的作者 Charlotte Bronte 不喜歡 Jane Austen 的作品,因為她覺得 Jane Austen 作品裡的人物們都太彬彬有禮了,而且 Jane Austen的主角們都沒有經歷過生活的磨練,所以Charlotte Bronte 創造出的 Mr. Rochster 和 Jane Austen 的 Mr. Darcy 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人。Mr. Rochster 歷盡滄桑,而 Mr. Darcy 完全是上流社會的人物。而且 Charlotte Bronte 和她的姊妹打賭說浪漫的小說主角們並不一定要是俊男美女,所以她創造出 Jane Eyre 這個人物。現在回想起來,Bronte姊妹的作品裡主角都是敢愛敢恨,而且幾乎有點憤恨世俗,像 Emily Bronte 的「Wuthering Height」﹝咆哮山莊﹞的男主角 Heathcliff 就是。回想一下,Jane Austen 好像都不食人間煙火啊!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Elizabeth I - The Virgin Queen

﹝這一篇是抱怨文,不是觀後感﹞我通常喜歡看古裝劇,尤其是西方的古裝劇。雖然古裝劇通常都是在採光陰陰暗暗的房子裡,但是聽外國人講一些「古文」台詞也滿有趣的,大家都文鄒鄒地繞著舌頭講話。這次我租了一部叫「Elizabeth I - The Virgin Queen」的迷你影集,是英國拍給公共電視播放的影集,敘述伊麗莎白一世當上皇后的過程以及之後她所面對的難題。雖然我之前已經看過 Cate Blanchett 所演的「Elizabeth」,但是我喜歡看看其他的版本,互相比較一下之間的差異。兩部戲演 Elizabeth 的演員都膚色慘白﹝也許是妝的關係﹞,髮線都很高,當梳著髮髻的時候前額都快禿了。但是這齣「Elizabeth I - The Virgin Queen」迷你影集的 Sir Robert Dudley﹝Elizabeth 的愛人,Tom Hardy 飾演﹞居然有著一副英國人特有的短下巴和參差不齊的牙齒!當下我看了真是一整個囧 !害我失去了看下去的動力...因為當這個 Robert Dudley 一出現的時候,我拼命在心裡想:「去整牙吧...去整牙吧!」 我不是對任何演員有偏見,但是一個人在家看電影的時候,還是得要帥哥來演才看得下去啊!所以馬上就把影集打包好送回了!

2006年5月20日 星期六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幾個月前看了這齣「The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後,就成為我最喜愛的電影之一。2003 年就上映了,但是在我的記憶裡電影公司卻沒有大肆宣傳,我得知有這部電影的存在是因為某天不小心轉到評論電影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極力讚揚。前幾天上台灣新聞網站的時候似乎台灣這幾天才要上映,所以我認為應該是要寫寫有關這部電影的時候了。台灣的片名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官方網頁在這裡,而這個網站有詳細的解說。

這部電影是由同名小說而改編而成,我是看了電影之後再回去看小說的。當初我為什麼會去租這部電影回來看呢?完全是因為 Colin Firth 的緣故。自從看了電視版的「傲慢與偏見」之後我就喜歡上這位內斂的演員,偏偏他演的多是內斂、沉默寡言、害羞、但是卻又可以用眼神訴說許多台詞的角色。這部小說是根據荷蘭畫家 Vermeer 的一幅同名油畫。有關這幅畫的少女世人知道得很少,但是傳言她是 Vermeer 家的女傭,但是並沒有實際的證據。小說家 Tracy Chevalier 就根據這一點資料將其延伸成整個故事。故事大綱如下:

Griet 因為父親無法繼續工作,而到畫家 Vermeer 家幫傭。雖然 Griet 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是因為她對畫及顏色的敏感度,使她逐漸變成 Vermeer 的幫手,而 Griet 和 Vermeer 兩人之間產生若有似無的感情。Vermeer 的贊助人 Van Ruijven 有天提議要 Vermeer 畫一幅 Griet 的畫像,Vermeer 雖知道 Van Ruijven 對 Griet 有非份之想,可是他無法對贊助人說不,這一切的一切都對 Vermeer 天生多疑的妻子隱瞞,因為如果她知道的話,將會有不可預知的後果。但是有一天 Vermeer 妻子的一對珍珠耳環不見了,所有事情就在這一夕之間爆發。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只覺得每一個場景的光線、顏色、取景都像一幅畫。電影的節奏很慢,所以可能不合每個人的口味。不過電影張力十足,Griet 和 Vermeer 之間的感情一觸即發,但是兩人卻又很理性的克制。電影裡有三個場面暗示十足,卻又不露骨。一幕是當 Vermeer 看見 Griet 頭髮的時候,另一幕是 Vermeer 畫 Griet 時,叫 Griet 舔自己的嘴唇;最後是 Vermeer 幫 Griet 戴上耳環的時候。噯,用說的說不出電影裡細膩的感情描寫,還是建議大家去看這部電影吧!

不過這部電影也有點瑕疵之處。電影開頭看不出為什麼 Griet 要到 Vermeer 家幫傭,結尾又有點讓人摸不清頭腦。小說裡有更完整的解釋,所以為了更能了解這部電影,還是先看小說吧!另外,Colin Firth 的戲份真是有點太少啦,而且扮相真是有一點點帥不起來...

2006年4月8日 星期六

觀後感:傲慢與偏見

好吧,我看的電影都不是最新發行的。都是等到電影出了 DVD 之後我才會去把它借來看。因為我捨不得花錢坐在黑矇矇的電影院裡兩個小時﹝可是我卻肯花錢去看戲劇表演﹞。借了 2005 年版的電影「傲慢與偏見」,放在桌子上好幾個禮拜了,一直到昨天才看。看完之後,忍不住和 1995 年英國 BBC 電視版的「傲慢與偏見」做比較。因為在我的心目中,電視版的已經是經典了,後來再拍的「傲慢與偏見」讓我懷疑,到底沒有辦法青出於藍?

2005 年電影版「傲慢與偏見」